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周期与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密切相关。充电周期具体是指锂离子电池的一个完整的充放电过程。如果分解,充电周期包括完全充电和完全放电过程。锂离子电池的寿命与其充电周期的完成次数有关,而与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次数无关。
换句话说,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周期是锂离子电池充电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电池从充满到充满,再从充满到充满的过程。从现有电池设计的电压来看,单节锂离子电池可以完成从空载4.2V(容量为标称容量)到2.75V(此时容量为零)的一个充电周期。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电池在4.2V到2.75V之间的某个电压值开始充电,就不能算作一个充电周期。从容量上看,如果2200mAh的锂离子电池在还有1100mAh容量时开始充电,就不能算作一个充电周期,只能算半个周期。然而,通过这种方式,该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次数(500次充电循环)达到1000次。
从数字层面来看,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周期等于充满电的锂离子电池能够输出的总电功率。尽管如此,以标称2200毫安时的新型锂电池为例,其可输出的电功率为8.14瓦时,即充满电的电池可以在2200毫安的电流下工作一小时,这就是完全充放电的含义。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充电周期一般可以达到500次,这就是锂离子电池的寿命。IEC标准规定,500次循环后,锂离子电池的电量应为60%。
在这里,有必要纠正消费者的误解,即广告“可以充电1000次以上”是衡量锂离子电池寿命的标尺。如上所述,一次充电可以完成一个充电周期,但它可能只有半个充电周期。一些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可能会为了提升电池性能而用不精确的参数做出这种解释,从而误导消费者。事实上,锂离子电池只有在容量从零到标称容量变为标称容量再变为零容量时,才能算作一个充电周期的原理并没有改变。
因此,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提高,但总是基于充电周期,这使得寿命的提高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