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这段时间,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今年年初,不断上涨的材料压力陆续传导到动力电池企业,从最开始的正极、电解液、铜铝箔,到后来的配件,最后到石墨负极。“蜂巢能源的负责人说。
天风证券分析师于特,表示,今年以来,由于下游热潮,新能源汽车供不应求,而锂电池的各种材料价格也普遍上涨。除了电解液等主料,还包括PVDF(聚偏氟乙烯)等辅料,目前的涨价幅度已经达到或超过年初的一倍。
此外,六氟磷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涨,逼近52万元/吨。叠加溶剂供应紧张,电解液价格相应上涨。隔膜仍保持紧平衡,隔膜厂已对下游中小电池厂进行调价,龙头电池调价有望在今年四季度落地。
动力电池公司正在酝酿涨价。
由于上游原材料持续上涨,不少公司纷纷发布调整电池相关产品价格,并严格管理报价的有效期和账期。根据GGII的计算,电池和电池系统的理论成本增加超过30%。
近日,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签署的《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网上副本显示,根据原材料涨价的实际情况,公司上调了C08M等电池产品的单价,产品含税价格在现行Wh单价基础上上调不低于20%。比亚迪相关人员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的可靠性,并表示目前没有更多信息可以透露。
10月10日,赣锋锂业发函称,金属锂全部产品单价上调10万元/吨;丁基锂产品单价提高10%。10月13日,鹏辉能源发函称,产品和材料价格每周更新,长期订单不接受,所有已收到但未提货的订单将重新协商,原材料采购需现金提货。10月18日,天能锂电池发函称,产品和材料价格每周更新,长期订单不接受,所有已收货但未发货的订单将重新协商发货。
除了涨价,电池企业也在寻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方法,以平衡成本上涨的压力。
由于原材料价格由市场报价,电池企业实际采购价格低于报价,电池企业产品性能、良率、成组率等因素的提升可以抵消部分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因此,预计电池企业实际增加的成本约为20%~25%。
同时,考虑到长期合作、议价能力、采购数量、账期等。也会影响原始设备制造商购买电池的实际价格,原始设备制造商可能会与电池公司就差价形成相关补偿协议,最终传输给原始设备制造商的电池购买价格实际上可能会增加10%~20%左右。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占整车成本的30%~40%。很多消费者担心电池的“涨价潮”会影响新车的零售价。但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动力电池的涨价都不会传导到终端新车的涨价,因为OEM的规模效应可以降低这部分上涨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