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作为国内最大的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商,波士顿电池始终坚持的三元电池技术方法,近两年逐渐成为行业内普遍认可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乘用车领域。2015年,一批使用三元电池的乘用车已经成功量产。
“波士顿battery自始至终都在做三元电池。我们相信,随着整车、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技术的不断成熟,大家对三元材料电池的了解会加深,三元电池也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徐江波表示,从各国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技术发展规划、全球车企对电池类型的选择以及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路线的演变三个维度,很容易看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趋势。
首先,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好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发展的技术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提高电池或电池组的能量密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模块的能量密度要达到300Wh/kg。毕竟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他们对能效的追求是一致的。目前,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几乎已经达到了其材料的极限,因此选择能量密度更高的材料是必然趋势。
其次,从全球范围来看,销量最大的几款新能源车ModelS、聆风、普锐斯,都采用了三元材料电池或锰酸锂加三元材料电池,全球较大的电池生产公司选择的技术路线是生产三元或高镍添加电池。也说明主流电池公司和主流车企对新能源汽车有着高度一致的认识。此外,国外在三元开发应用电池较早,在整车层面,电池的安全防护相对到位,使得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在整车平台上充分发挥优势。
第三,在中国,2013年之前,由三元电池驱动的新能源汽车非常少。目前大部分车企都在关注三元电池的发展,部分车型已经采用三元电池并成功实现量产。比如比亚迪宋朝,北汽系列车,江淮IEV5等等。
自2012年进入中国以来,波士顿电池产品通过了国内外20多家主机厂的严格测试,为近30款电动汽车提供动力锂离子电池整体解决方案。并成功实现对新洋、东风小康, 金龙, 南京, 方舟, 东风,等主机厂的批量供货。
徐江波表示,2015年,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供不应求,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三星SDI、LG Chem生产基地在国内投产,国内部分电池公司产量扩大,3C领域部分原有生产公司转向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资本的推动下,新建的电池公司纷纷投产,国家补贴政策也逐渐下降。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市场将会出现激烈的竞争。只有那些技术先进、质量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管理得当、有一定规模的电池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波士顿电池不断投入研发,研发出更高能量密度、更适合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在生产方面,溧阳建成的生产基地以及后续的扩建项目均采用全自动化生产设备,为生产高度一致的产品奠定了基础。在管理方面,工厂由具有丰富电池生产管理经验的团队管理。波士顿电池希望其优秀的产品能够助力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和合作伙伴的快速发展。
波士顿持续的R&D对美国R&D中心的投资使得电池产品在行业中保持了比较优势。波士顿电池下一代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在目前207Wh/kg的基础上增加了11%,达到230Wh/kg。目前,这款电池已经完成PVT测试,将于2016年上市。北京R&D中心与整车公司紧密合作,确保应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例如,波士顿电池最近推出了第二代8和6组合电池模块,这是从方便客户应用和回收的角度开发的新技术。第二代8并联、6并联模块创造性地采用了不焊接的成组技术,小电池在串并联过程中不涉及电阻焊或激光焊,使得小功率电池的大规模成组过程更容易、更方便,大大降低了电池组厂对设备的投入,具有传统技术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对电池组的售后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使更换电池的最小单位达到单个电池的水平,而且使车辆电池组持续整个包装。
目前,波士顿电池的重要核心产品SWING5300的能量密度可达207 wh/kg和490 wh/L.在产品性能方面,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在支持快充的情况下不影响使用寿命,宽工作温度都是这款产品的独特优势,这也让它更好的满足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