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行业进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据日本, IIT统计,2011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约980亿元,2012年市场规模增至1200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700亿元。随着竞争格局的变化,锂电池行业逐渐形成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确的产业链体系。台湾制造商已经掌握了全球80%以上的锂电池模块供应,并生产了包括新普,顺达和加百裕在内的超大型电池模块制造商
新普的经验演绎了锂电池模组厂商的发展模式。新普是专业的锂电池模组制造商,其笔记本锂电池模组是全球最大的供应商,1999年至2006年复合增长67.99%。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其销售水平也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新普之所以能成为专业锂电池模组巨头,与快速响应能力(为生产线预留30%订单增长空间)、成本控制能力(mainland China产能扩张、自动化程度高)、高效R&D能力(得到UL、TUV认可,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分不开。自1998年以来,恰逢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的成长期,新普凭借高效的R&D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等竞争优势,迅速切入大客户的供应体系,抓住市场机遇,伴随着这些客户的大幅增长。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的产能转移和新的产业机遇,给国内厂商带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就像1998年左右的台式电脑。当时飞速发展的笔记本市场在台湾培养了一批锂电池模组厂商,笔记本电脑市场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各大电源厂商的锂电池供应商相对稳定,笔记本电脑厂商对锂电池模组厂商的技术和规模要求较高,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因此,国内厂商要实现更快的增长,只有竞争格局必须发生剧烈变化才有可能。而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发生了!近年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智能手机一般使用1节电池,平板电脑一般使用2-3节电池。与4-9个电芯的笔记本电脑相比,对锂电池模组厂商的技术要求有所降低,为国内锂电池模组厂商带来了宝贵的快速发展机遇。
以欣旺达为首的各大锂电池厂家已进入苹果、亚马逊, 联想, 华为, 飞利浦, OPPO、海尔, 步步高、金立手机厂商供应链体系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以及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的高速增长,公司未来的增长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