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力锂电池厂商面临哪些压力和困难?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严峻的行业压力。距离补贴完全退出的时间越来越近,很多国际电池巨头都开始在中国商场投资。动力锂电池组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已进入洗牌期。
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未来国内电池企业的主导地位有望被打破。对于国内锂电池厂商来说,2019年和2020年的补贴非常重要。2020年动力电池企业还剩下20-30家,现阶段淘汰比例超过80%。有的被自然淘汰,有的被资本扼杀。从产能的逃离序列到现金流的短缺,再到企业的停产,动力锂电池组正在经历新的洗牌。
宁德时代第一季度,锂电池组装机量占全国一半,远远领先于高科技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比亚迪和国轩,预计今年将呈现更加明显的职业集中度。也就是说,动力电池行业虽然产能过剩,但缺乏优质高端的生产能力,这也导致很多新动力汽车企业供不应求。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动力锂电池厂商赚了不少钱。同时,中国锂电池的良好发展态势也吸引了来自韩, 日的电池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在韩, 日,电池巨头的威胁下,国产动力锂电池组的市场形势将发生巨大变化,过去规模优势不再具备,未来市场将进入品质时代,因此国产锂电池急需技术升级。
需要正视的是,动力锂电池组的安全性能和技术标准远高于消费级锂电池。如果锂电池企业缺乏技术积累,盲目转型动力锂电池生产,将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结局,对动力锂电池行业的发展是徒劳的。
根据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明确要求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 Wh/kg,系统能量密度达到260 Wh/kg。2025年单体能量密度达到400瓦时/千克,系统能量密度达到350瓦时/千克。到2030年单体能量密度将达到500 wh/kg。说明动力锂电池组技术的突破任重道远。
边肖了解到,目前,不少动力锂电池组企业都遇到了客户大量拖欠货款的情况。其中,巨额货款无法及时收回,给动力电池企业在生产采购、产能扩张、R&D投资、设备升级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使企业不得不降低开工率和支出,等待“复活”。未来几年,整个动力锂电池组行业将产生资源聚集效应。随着目前行业形势的发展,国内较大的电池企业竞争优势将越来越大,而较小的企业将被大企业兼并,由此,国内一些中小企业的资源将会聚集在实力强大的大企业手中。
此外,动力锂电池还存在成本高、体积大、电池寿命短和安全隐患等问题。特别是与三星SDI、LG Chem、松下,锂电池产品相比,中国动力锂电池组行业在续航、性能、循环寿命等方面的发展并不乐观。存能边肖认为,与产能密切相关的锂矿资源和直接决定锂电池性能的电池材料领域将成为电池企业突围的关键点。
技术领先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保证。面对新能源补贴下降、电池成本和材料上涨、与国外企业“裸战”的新形势,加强创新、突破现有技术瓶颈,将是国内动力锂电池厂商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