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生产厂家_18650锂电池组_聚合物锂电池-深圳冠力达电子有限公司
汽车动力锂离子的电池回收行业现状

  2014年之前,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由于其体积小、结构和部件简单、难以分散运输,其回收大多由传统的镍氢和镍镉电池回收公司承担。2014年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在这一需求的推动下,动力锂电池成为2016年中锂离子电池消费占比最高的产品。预计其占比将继续保持高速上升趋势,未来将成为锂离子电池市场的主体,与消费电子相关的锂离子电池占比将降至较低比例。由于技术路线和使用场景不同,动力锂电池平均寿命为3-5年,刚刚进入大规模退役报废阶段,因此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市场才刚刚起步。


  我国锂电池回收市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不成熟、不规范的现象。传统电池镍氢回收公司和湿金属回收公司率先布局,利用已形成的回收网络和多年的技术积累,抢占市场热点,迅速切入锂电池回收范畴。但由于动力锂电池报废有限,回收体系不完善,上述公司已与下游三元正极材料厂商、动力锂离子电池厂商形成战略合作,将正极材料厂、电池厂的废料作为重要来源,确保回收原材料供应。此外,不可忽视的是,行业内存在大量的小型回收车间,工艺设备落后,缺乏相关资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环保问题,每个回收渠道都有自己的神奇力量。这些小作坊打着回收的旗号,经常做“简单翻新电池,尽可能以次充好”的生意,通过高价回收抢夺废旧电池原材料,严重扰乱了动力锂电池市场的正常秩序,挤压了正规第三方回收商的利润空间。


  目前,第三方回收商和国内动力锂电池厂商已经意识到未来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巨大市场空间。据高科技锂电池初步统计,目前动力锂电池回收类的公司超过30家。重要的有格林美, 华友钴业、邦普集团、赣州豪鹏, 金源新材料、西恩科技、芳源环保、干泰Technology、桑德Group、中航锂电池、北京赛德美、巡鹰新能源、骆驼、Http据粗略统计,近几年各家声称的锂电池回收产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预期报废量;据业内人士透露,2019年将新建或扩建60多个项目。可以看出,锂电池回收市场正在快速升温,但疯狂的盲目布局表明,这一品类仍处于行业初期,未来随着行业监管和竞争淘汰,市场将逐渐成熟。此外,作为政策明确要求的处理器责任制主体,作为直连终端市场主体,动力锂电池厂商为了加快布局或直接收购专业第三方回收商,完善自身产业链;或者与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回收网络。


  2)资源回收技术路线


  由于动力锂电池市场需求旺盛,回收废旧电池可以有效缓解钴、锂等金属的稀缺,降低动力锂电池的加工成本。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对于从正极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金属非常重要。重要的过程是:(1)完全放电;(2)拆解,分离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部件;(3)对正极材料进行碱浸、酸浸和除杂;(4)有价金属的提取和富集。


  根据提取工艺,锂离子电池回收可分为三类:湿法回收、干法回收和生物法回收。湿法工艺复杂,但有价金属回收率高,可定向回收成品,是目前主流的回收工艺;由于回收针对性差,干法易造成二次污染,能耗高,一般作为金属回收的初始阶段,与湿法工艺配套;生物法具有成本低、污染少、可重复使用的优点。从长远来看是电池回收发展的理想方向,但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没有商业使用案例。


  (四)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部委在政策层面由浅入深、由弱到强,逐步规范和完善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市场。截至目前,已有多项与锂离子电池回收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当前的策略聚合表如下:


  (1)实行加工商责任延伸制度。工信部、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 (2016)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加工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法》 (2017)明确指出,要强化汽车企业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加工、使用、回收、再利用等方面的主体责任。要求车企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含电池回收)售后服务承诺制度,对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实行追溯信息化管理,对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2)建立健全动力锂电池回收体系,鼓励示范项目。2017年2月初,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有关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挥意见》。明确表示:聚焦津, 京, 冀, 长三角、珠三角等新能源汽车发展集聚区,支持建立普适性强、经济性好的循环利用模式,开展示范使用;电动汽车和动力锂电池加工公司负责建立废旧电池回收网络,利用售后服务网络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统计并公布回收信息,确保废旧电池的规范回收和安全处置;车企应实施电池溯源信息管理,跟踪记录动力锂电池回收情况。(3)加强对从业公司的行业监管。2018年9月,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家公司名单(第一批),明确要求动力锂电池回收公司具备相关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