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工信部公布《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将加快审核或起草《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办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修订)等8个项目。
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利用被提出作为政策热点和焦点,凸显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末端处理的重要性。这也将催生1000亿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出路。
数据显示,2020年将有23GWh的动力锂电池退役,预计未来5-10年将迎来一个持续爆发和上升的时期。
就三元,的电池而言,回收镍、钴、锰、锂和其他材料或修复再生电池材料是经济的,三元的电池回收市场将处于领先地位。
在当前价格下,按照2030年三元电池回收量达到29万吨计算,2020-2030年三元累计电池回收空间将达到1300亿元。
就磷酸铁锂,的离子电池而言,回收后的利用方式主要有两种:级联利用和拆解回收,这两种方式并不排斥,而是互补的。退役后的磷酸铁锂离子电池,通过先使用后拆解回收,其价值将最大化。
目前回收和梯级利用系统不完善,锂回收存在经济问题。但考虑到政策的支持,乘用车铁锂车型的快速增加,储能市场的兴起,锂资源的限制,市场和经济会逐渐好转。
根据梯级利用残值预测,2020-2030年铁-锂离子电池梯级利用累计市场空间将达到680亿元。根据目前的锂回收价格,2020年至2030年,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锂回收的市场空间将达到16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顶层设计正在逐步完善,但目前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受到以下三个问题的制约,难以落实政策:
1.电池剩余价值的测量标准难以估计。目前关于动力锂电池的健康程度SOH(健康状态)有很多含义,包括容量衰减的含义、剩余循环次数的含义、内阻的含义。因此,政策制定者很难确定动力锂电池的残值标准。
2.金属价格的波动影响了材料回收的经济性。金属价格的波动最终会决定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的盈亏,金属价格受资源供给、技术进步和下游市场等综合因素影响,有技术周期和生产周期。因此,金属价格是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驱动的决定性因素,不仅影响动力锂电池的商业模式,也影响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有效性。
3.梯级利用技术标准。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的一种重要回收方式是梯级利用,梯级利用方式和安全等因素困扰着标准的制定。过高的标准会导致梯级利用市场萎缩,过低的标准不利于梯级利用市场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