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一直备受关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自燃和冬季续航里程成为最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政策驱动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在补贴的诱惑下,出现了一堆诈骗公司,那些车就不用提了。现在补贴政策调整后,工作年限不到150公里,没有国家补贴。工作年限400公里以上,可以拿5万。为了获得更多的补贴,汽车公司不得不千方百计增加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在电池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一方面通过增加电池容量,另一方面通过应用高密度电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断刷新。但是增加电池容量后,由于重量的增加,如果不提高框架、电器部件等响应部件的质量标准,会带来机电安全问题,购买成本和更换成本大大增加,安全性更低!三元锂离子电池等高密度电池的电动车大多技术还不成熟,故障率高,安全状态不稳定!
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的障碍肯定不仅仅是电池技术,还有电器设备和配套设施。因此,新能源电动汽车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主流,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新能源电动汽车不会成为主流。
以老捷达为例。油箱大小55L,一箱油能跑600公里左右。但是,跑完这600公里,没有加油站也没用。所以在续航里程上,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不是电池技术,而是配套设施。没有充电站,电池即使能跑600公里,你还是会觉得续航里程短!而且就算有足够的充电站,按照最快的充电时间,30分钟,充满80%的电量,那么和汽车相比,加油只需要35分钟,还是没有优势!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选择新能源电动车的原因是什么,全球发展趋势,环保出行已经成为主流,燃油车排放的有毒气体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
一辆续航里程150公里的新能源电动车,可以满足出街通勤、购物、购物的需求,一年行驶1万公里,基本上五到十年就可以更换或报废。但在此期间,节省了汽油,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减少了废气对人类的危害。电能可以由风能、太阳能转换而来,不一定是燃煤。电池污染可以统一处理,可以制定标准,严格管理。